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评凯洛夫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评凯洛夫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893.12-1978.10)是俄联邦教育科学院院士(1944)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7),凯洛夫一生曾获苏联党和国家多次奖励,其中包括 3 枚列宁勋章、1 枚乌申斯基勋章和 1 枚克鲁普斯卡娅勋章。 凯洛夫的身份首先是官员,其次才是学者。他以领导的身份组织领导了各种图书的编写工作,文集、百科全书、教育辞典之类。如主编了《马卡连柯文集》、《克鲁普斯卡娅文集》、《萨茨基文集》、《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大词典》等。 中国学校体育领域对凯洛夫教育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书籍《学校体育学》、《学校教育学》中,并以凯洛夫教育思想讨论的形式出现,且讨论程度不深;而在学术期刊上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却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探究凯洛夫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借鉴与局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凯洛夫教育思想前期讨论的评述 查阅 1911-20XX 年中国学术期刊网,有关凯洛夫体育思想的讨论文章只有 1篇,即作者金玉良发表的“凯洛夫、杜威与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20XX.1:63),这说明了前期讨论的缺乏,同时,对凯洛夫思想的评价也产生了一种左倾主义倾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前苏联的教育家各种理论的批判甚多,动不动就拿它们作为靶子来抨击,笔者认为这不是一种科学的、宽容的态度。其次,对于凯洛夫体育思想的讨论尚存在一定的偏颇,如对于“凯洛夫重视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目标的个体价值;重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学要求的整体性,忽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等”[1]之观点,笔者认为有所片面,凯洛夫教育学固然重视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但他并没有忽视教育目标的个体价值,特别是个体的体育教育价值,如凯洛夫指出:“学校对於学生所进行的体育工作的直接任务是:增进键康,保证身体正常发育,锻炼并提高学生身体的一般工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力量、敏捷、灵巧和坚忍;培育体操、运动、游戏及旅行的习惯;培育和进展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道德上和意志上的品质:勇敢、果决、坚强、注意力、自治力、自觉的纪律、集体精神;促进美育——进展动作的韵律感、率直感和自然感。[2]学校体育的这些作用难道不是个体的价值体现吗?其次,“凯洛夫重视教学要求的整体性,忽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也有片面性,如凯洛夫认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详细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