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从客家民俗中看客家特性试从客家民俗中看客家特性 【摘要】客家原是中原汉民族的一个支系,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支特别的民系,具备了自身特有的民性。现今赣粤闽客家地区的客家民俗丰富多彩,包括客家民居、饮食、服饰、节庆活动等民俗。这些客家民俗中无不体现着其客家特性。本文就试从这些客家民俗中看出客家的特性。 【关键词】客家民俗;特性 【中图号】H21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XX)03-0257-01 1 我国客家的由来 有关“客家”一词的最早称谓,是在嘉庆十三年(公元 1808 年),和平徐旭曾掌教惠州丰湖书院,以东莞博罗土客械斗,乃召集门人,告以客人来源,及其语言习俗所以不与粤内其他汉人相同的缘故,博罗韩生为之笔记,虽文仅一千余言,然颇简明得要,且为最先提述客家源流的作品。 “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顾名思义,当知其非中国南部固有的民系。那么,客家之源在哪呢,客家形成的时间和地理区域又是哪呢?据罗香林先生考证,客家人的大本营在河洛一带,也就是今日的中原一带,后来由于中多战乱、饥荒而举家南迁。关于客家人迁移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多有讨论。然而关于客家人何时南迁,以及迁移的过程这些问题,学术界众说纷坛,尚无定论。我这里只介绍罗香林先生的观点。罗香林先生认为:客家先民源自中原,后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尝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对这五次南迁的原因分别作了阐述:第一次,受五胡乱华所引起,自东晋至隋唐;第二次,由于唐末黄巢起义,时间是在唐末;第三次,因为宋高宗的南渡,元人的入侵,是宋元时期;第四次,基于其内部人口的膨胀和满族入主中国的影响,时间是在清初;第五次,由咸丰六年(1856 年)广东西路“土客”大械斗而引起,时间是在清末。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和分布区域,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们不妨参照一下识别民族的标志,识别一个民族,除了看方言以外,还要看其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风俗、共同的社会心理,而这些因素,在南宋时期就已形成并逐渐成熟,因而,客家民系应在南宋时期就已初步形成。随后我们看看客家人的分布状况,根据中国大陆 1982 年两千分之一分层随机抽样人口统计的资料考证,赣南有 18 个纯客家县(市),闽西有 8 个纯客家县(市),粤东北有 16 个纯客家县(市),这些数据充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