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目标,需在群众中心化、话语通俗化、手段实践化上下功夫。传统理论宣讲遭遇新挑战开展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群众心中的重要途径。然而,基层实践中,却存在种种短板。话语太“文”,宣讲曲高和寡语言太过“文雅”抽象,和群众难以形成共鸣。群众不是不爱理论,但对高大上的理论宣讲“听不懂”,一知半解难以共鸣。传播不“匀”,宣讲冷热不均。集中宣讲、主题教育期间理论学习开展得很火热,而平常群众有空闲时、有理论需求时,却听不到宣讲,时空性上存在错位。要求太“专”,宣讲人员缺乏。习惯认为专家宣讲才权威,以此为参照,基层有热情、有精力、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宣讲骨干往往因为没有专业头衔,故不敢讲,或者缺乏宣讲舞心得体会:创新基层理论宣讲要“入乡随俗”最新)台。场地太“小”,宣讲留有空白。理论宣讲基本在镇区会议室,场地有限,干部听得多,群众听得少,偏远乡村、企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年各地进行了很多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推广“百姓宣讲”以补齐短板。一般认为,“百姓宣讲”就是由老百姓担任宣讲者的宣讲。这些宣讲者一般被称为“草根”,也称“草根宣讲”,他们对理论很痴迷热爱,热爱宣讲、多才多艺,很多是文艺爱好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不足,就是理论功底很薄,甚至没有理论基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性更强、逻辑性更强,传统的”浅宣讲”和“文艺宣讲”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宣讲要求,必须进行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以群众为中心,重新定义“百姓宣讲”话语方式是指言语交际中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形式。言为心声,以谁为中心定位话语方式体现出不同价值取向。面对基层新形势和新需求,应对“百姓宣讲”内涵有新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固守以宣讲者来划分的思维,把理论宣讲划分为“专家宣讲”“百姓宣讲”。如果以受众为中心,“百姓宣讲”的内涵则可扩大为以百姓作为对象进行的宣讲,这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厘清长期困扰理论宣讲“两张皮〃的深层次根源,也促使我们针对受众为群众这个现实,重新研究百姓宣讲方法。传统宣讲是“我的宣讲我做主”;以群众为中心的宣讲最大的不同是“群众定讲什么,宣讲人定怎么讲”。X 市在理论宣讲实践中,从需求端出发,重点选定三类人开展宣讲。第一类,理论导师一一熟悉基层情况的上级专家。邀请这类专家主要不是面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