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建筑制度及艺术基本特征研究【摘要】: 王府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种重要建筑类型。而在目前现存的明清两代王府中,北京清王府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述了清朝各等级王府建筑的标准,建筑性质及实际权变情形。 深入探讨了清王府的空间格局礼制特征,建筑及其装饰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清朝;王府;建筑制度1 引言清王府是朝廷出资拨款严格按规制而建。作为特殊的建筑群组,王府是封建社会特权、宗法、礼制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承接点,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仅对清代王府建筑制度及艺术基本特征做初步的论述。2 建筑制度2.1 清朝王爵分封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很长,很早就开始了封国制度。之所以能绵延久长, 等级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表现在建筑形制方面颇为明显。清代入关前 ,将宗室爵位定为九等,清朝入关后修定了封爵制度。《大清会典》将爵级定为十二等。《大清会典事例》则列出了十四等,清代宗亲的封爵情况实际是十二等,十八级 ,二十种爵位。清代的封爵制度对于治国安邦来说,较历代都要利多弊少。2.2 清朝王府的建筑制度2.2.1王府的标准建筑形制亲王、郡王各自分有王府。王府按清廷规制建造,设置十分严格,材料非常精细,工程也十分讲究. 2.2.2王府的一般建筑形制和实际权变形制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王朝对于王府建筑的型制的规定十分详尽。但是对于王府的其他组成部分,没有详细的规定。即使是中路建筑,虽然对建筑的开间数做出了规定,但是单位开间大小、以及建筑布置紧凑与疏朗, 仍有各自不同的建筑体量和空间效果。但从现存的清王府来看, 只是大体上符合制度。 无论是从建筑群占地面积和房屋间数,还是具体的某个建筑和院落空间,都体现出很大的差别。一是由于受基地限制或原有建筑的影响。其次也体现出王府建筑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通的特点。3 清代王府的艺术基本特征3.1 格局和空间组合的独有特色3.1.1中路建筑是其独有标志清代王府建筑作为特定阶级的特定建筑,是办公与居住并用的建筑。因其办公需求与衙署有相关类似,同理又因居住需求与北京四合院也有类似。无可避免的同时受到皇宫、衙署、民宅、园林建筑等的影响。王府建筑既能类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又能万变不离其宗。全赖于清王府的独有格局做为全府的核心部分—— 即《大清会典》 中严格规定的王府标准建筑形制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所占全府面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