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式课堂文化,读出一片精彩读式课堂文化,读出一片精彩 谢守琴:小学语文高级老师,桂贤娣功勋班主任工作室及名师工作室骨干老师、省学习学讨论会、市教学讨论会及市教育学会会员、区学科带头人。曾荣获省、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与特级老师同台献艺受专家好评,多次面对全市、全区展示课堂教学。多篇论文在国家权威杂志上发表,30 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 《中国结》是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共分六段,用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中国结的造型、寓意和蕴含的中国情。片段教学中围绕文中重点段第三段展开,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中国结的特点。同时,品味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学生读中学写,读中悟情提供范例。湖北省武汉市钟家村小学熊晓茹老师执教的《中国结》一课,在片段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读”字展开教学,对读式语文课堂的几个流程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一、激趣导入,创设丰富的对话情境 一开课,熊老师就拿出一个巨大的中国结跟学生们沟通,亲切自然的态度立即感染全场。因平常极少见到这么大的中国结,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在感情上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其中既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炫目的课件,也没有设计繁杂的环节,它充分体现了我校读式语文课堂的一个特点——自然。看似随意自由,实则独具匠心,轻松自如的师生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因为熊老师的激趣导入环节设计得非常简洁、巧妙,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所以在后面的初读质疑环节中,学生们自然能够敢想、敢说、敢问。 二、初读质疑,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老师抛出问题“关于第三段,你有什么疑问”,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质疑。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当时举手的学生多达 28 人,而且每一次质疑后仍有很多学生在努力争取发言的机会,这说明老师将质疑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环境营造得很好,学生们没有后顾之忧,自始至终积极地参加了教学过程。 因为是初读,学生们的问题比较散乱,有的提出了字词表层的质疑,有的围绕中心词提出了文本内容方面的质疑,有的提出了表达方法的质疑。不管是稍显肤浅,还是颇有深度,老师始终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着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老师在质疑中了解了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在质疑中形成了“我要学”的良好状态。 学生质疑后,老师紧紧围绕本片段的教学目标,敏锐地抓住每个问题的特点,迅速进行点评分类、梳理提炼出“为什么说中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