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程园本化:这条路你走了多远?课程园本化:这条路你走了多远?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XX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养教育,为幼儿一生的进展打好基础。在此影响下,“课程园本化”备受广阔幼教工作者热议与推崇。 课程园本化,其目的是充分顾及幼儿的进展现状和需求,更好地调动老师参加课程设计的积极性,突显幼儿园教学特色。老师应结合幼儿的进展水平、经验和需要,以及园所特色和需求,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地制订课程。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投身于课程园本化的浪潮,课程园本化越发与教材、特色课程、课题讨论联系在一起,部分一线老师更是将其视为沉重负担,但求完成课研任务,脱离教学实践,其参加实现课程园本化的主体意识与内在动机正在逐渐丧失。 此外,在内容方面,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而现有的一些课程却因一味地彰显特色,丢弃了教育的价值,成为“绣花枕头”,令人唏嘘不已。 十几年来,课程园本化进展之路曲折曲折,但让我们欣慰的是,广阔幼教工作者仍然在这条路上钻研探究,部分幼儿园的园本化之梦正在悄然实现。信任这一路走来,所有的收获和领悟,都将指引着幼教工作者砥砺前行。 老师有话说 对于本期话题,本刊 QQ 群(群号:xxxx)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摘录如下: 殷士民老师 园本化仅仅是一种方法 园本化是发挥园所优势、促进幼儿进展的一种方法,但它只能是方法,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能成为衡量园所教育水平的考评因素。园本课程是园所对自身总体评估后提炼出的方案,即面对幼教需求市场展示园所特色,要使园所更好地促进幼儿进展,园本之外还应有更多的课程相映成辉。 园本化原则——小、真、近 王娟老师 课程园本化是一个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的支撑,注重“小、真、近”的原则。但提到专业,很多老师是头疼的,特别是乡镇、农村幼儿园老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妨从小话题、小内容着眼,由生活中贴近的问题展开探究,如跟踪维修工人的维修过程,运用不同游戏材料……如此,孩子们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张丽娟老师 幼师不具备研发条件 园本课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进展,可现在很多园本课程都是幼儿园刻意“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