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隧道水文地质结构及降排水研究

隧道水文地质结构及降排水研究_第1页
1/8
隧道水文地质结构及降排水研究_第2页
2/8
隧道水文地质结构及降排水研究_第3页
3/8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隧道水文地质结构及降排水讨论 摘要:文中针对隧道实际情况,在介绍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降排水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降排水要点及影响,旨在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保证降排水效果。 关键词: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降排水 隧道工程建设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为降低这一影响,需要在掌握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做好降排水施工,明确其要点及影响,保证隧道施工质量与安全运营。 1 隧道基本情况 隧道进口位于长乐市青山村,隧道穿越山体,出口位于长乐市岱边村,隧道设计为 1 座 4 洞分离式隧道,主路、辅路隧道分左右洞,隧道平均长度约 4059m,为特长隧道。主路隧道净空(宽×高 ) 为 17.5m×5.0m , 主 路 隧 道 右 洞 长 4060m , 设 计 桩 号YK12+085.00~YK16+145.00 , 主 路 隧 道 左 洞 长 4057m , 设 计 桩 号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ZK12+082.00~ZK16+139.00 ; 辅 路 隧 道 净 空 ( 宽 × 高 ) 为10.0m×5.0m , 辅 路 隧 道 右 洞 长4089m , 设 计 桩 号FYK6+005.00~FYK10+094.00,辅路隧道左洞长 4418m,设计桩号FZK5+596~FZK10+014;隧道最大埋深约 363m。拟建隧道采纳小净距~分离式~小净距结构形式,洞门采纳端墙式。隧址区位于山区内,隧道进洞口处为果园场,交通极不便,隧道施工前应先建设施工便道;出洞口原为取土采石场,有土路可直达洞口,交通相对较好[1]。 2 隧道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处在侵蚀基准面上,山体坡度较大,而且地形还有很大的起伏,隧址区地表从多条山凹冲沟中穿越,为季节性沟谷,有典型的山区沟谷特征。在隧道场区中,地形有很大的高差,沟谷狭窄,纵坡降大,水流湍急,排水通畅,旱季地表水的流量较小,而雨季流量将大幅增加,可以达到旱季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在勘察过程中,沟谷中地表水的流量在 0.5~4.0L/s 范围内。地表水的补给方式以大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气降水为主,排泄方向为两侧坡脚。地表水的下渗以岩石裂隙为主要通道,为地下水提供补给[2]。在隧道的进洞口处有一条小溪,常年有流水,雨季水量很大,河底岩性以坡积粉质粘土、全风化凝灰熔岩为主,透水性相对较差,目前,针对该小溪已经进行了改道设计,不会对隧道施工造成影响;主路出洞口处有一个小水沟,季节性流水,雨水水量丰富,而旱季基本没有水流,勘察过程中的水量在 1.2L/s 左右,会对洞口造成明显的冲刷影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隧道水文地质结构及降排水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