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香包的实践讨论香包的实践讨论 教育部 20XX 年 9 月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进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设计制作界定为综合实践活动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明确设计制作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进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我校的“缝纫社团”根据学生掌握的技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作品呈现学习效果。社团学员构成是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初级的缝纫技术、好奇心强、乐于尝试实践等特点。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香包的实践讨论。 一、实践活动过程 实践讨论分为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沟通与展示。 (一)准备阶段 (1)确定主题:社团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背景,确定制作系列主题作品。 (2)制定计划:原则上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内容分为小组进行,并制定小组的讨论计划。 (3)实践指导: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分别请教了美术、历史、劳动技术老师、中医专家,对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实践阶段 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特点,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六个过程开展: (1)根据香包填充物的需要,进行了中医药文化的探究。第一小组通过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场调查、网络查询等方法进行了常见干花的探究;另一小组通过亲手种植、基地体验、网络查询、请教专家等方法,进行了常见中药的探究。 (2)根据香包袋装饰美化的需要,社团进行了中国结的讨论与学习。对于较为简单的中国结,学生通过网络自学与互学的学习过程;对于较为复杂的中国结编织,社团请来我校资深劳动技术老师,对学生进行口传心授;并进行了流苏的制作学习。 (3)缝纫技术的讨论。新加入社团的同学进行了常见的面料来源及特性探究;老的社团成员通过归纳总结、网络查询、请教老师等过程,进行了常用的针法和特点的探究,并对新的社团成员讲解与操作指导。 (4)我们进行了“美学和色彩搭配”的学习。美术特长生张××同学备好课,请教美术老师,反复修改三次之后定稿,对全员进行讲解;社团成员到南锣鼓巷采风、参观“大运河文化带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