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式商场的兴起和发展 20 世纪全球商业经营方式历经三次大的变革和创新,相继推出了百货公司经营方式、超级市场经营方式和连锁零售业经营方式。西方国家堪称发达的现代商业体系,就是在这三次商业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近 20 多年随着西方经济潮起潮落,商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新的商业形式层出不穷。仓储式连锁销售就是连锁零售业中的一种,它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的态势格外引人注目。 仓储式商场又称为仓库商店、货仓式商场、超级购物中心等,是一种集商品销售与商品储存于一个空间的零售形式。这种商场规模大、投入少、价格低,大多利用闲置的仓库、厂房运行。场内极少豪华装饰,一切以简捷自然为特色。商品采取开架式陈列,由顾客自选购物,商品品种多,场内工作人员少,应用现代电脑技术进行管理,即通过商品上的条形码实行快捷收款结算和对商品进、销、存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既方便了人们购物,又极大提高了商场的销售管理水平。 仓储式商场在 1968 年起源于荷兰,最具代表性的是 SHV 集团的“万客隆”(Makro)。“万客隆”货仓式批发零售自选商场大多鉴于城市郊区的城乡结合部,营业面积可达 2 万平方米,并附设大型停车场。商场只做简易装修,开架售货,以经营实用性商品为主。其业务现已拓展到欧洲和东南亚,平均年出口销售额 4 至 5 亿美元。 美国仓储式连锁销售概念是由 Price Clu b 的创始人 S.普莱斯(Soloman Price.)于 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老普莱斯最初设想:建立一个购物俱乐部,将个别会员的零散购买力聚集起来,统一直接向生产厂家大批量订货,在省去中间分销商及批发商的层层附加成本的同时,又可从厂家获得更大的价格折扣,使它给会员的零售价格降到可能实现的最低水平。1976 年,他们在美国圣地亚哥开办了第一家“价格俱乐部”(Price Clu b)。作为俱乐部的会员们在各精心策划的巨大工业建筑内感受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购物氛围,这里的商品多以大包装的形式摆放在超级屋顶下的钢制货架上,漫步其中就好像走进了一座大型的储货仓库。此间大多数商品的零售标价比其它传统超市和商场的零售标价低很多,按通常的市场情况,食品百货店的毛利率(进销差价)都在 20%~25%之间,有些超级市场甚至高达 40%,而仓储式商场的毛利率仅为 8%~10%。“价格俱乐部”的仓储式商场内所售商品品种保持在 3000 种左右,但却是当地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这种大规模、仓储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