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解释

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解释_第1页
1/12
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解释_第2页
2/12
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解释_第3页
3/12
1 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解释1 杨春学 “无形之手”是经济学中最具有魅力的一个术语之一。它难倒还存在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吗?是的。这可以引用著名经济学家克洛尔和豪伊特的说明:“现代经济学中最大的困难是,在斯密发表《国富论》200 多年后,对于‘无形之手’这一概念,人们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克洛尔和豪伊特,2002:p. 34)。他们所说的“困难”还仅仅限于纯经济学范围内。其实,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对无形之手的广义解释中所存在的困难。本文将立足于一种观念演变的框架,考察对“无形之手”的各种解释的成功与失败。 一、起源与复兴 “无形之手”概念之所以得到普及,成为现代经济学家的日常用语,要归功于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无形之手”的论述,可能是经济学文献中引用频率最高的名段之一: “一般地,他确实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这种利益。……他所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收益。但是,在这种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中一样,他受一只无形之手的引导去促进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自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却往往使 他 能 够 比 真 心 实 意 要促 进时 更 有效 地 促 进社 会 的利 益 ”( Adam Smith,1980.p.194) 当然,“无形之手”这一概念既非斯密的发明,其所包含的思想也非他首创。 就词源来说,我们难以断定它的确切来源。如果只考虑词语而不是思想内容的 话,我们甚至可以在17 世纪早期的作品中发现它的使作前例。据 Spengler(1976)的考证,早在1661 年,查理二世国王时代的牧师 Joseph Glanvill(1636-1680)就已经使用过这一词:“大自然在万物之中都通过无形之手发挥作用”。不过,这并非指的是人类行动的无意识的结果,而是本质上在理性和判断力之外的机械般的相互作用。 Emma Rothschild(2001)的考证更为详尽。大文豪莎士比亚早在Joseph Glanvill 之前就在其文学作品中已使用“无形之手”一词。在其1605 年写的著名剧悲《麦 克佩斯》中,主角麦克佩斯,在弑君篡位事件就要发生之前的那一幕戏(第三幕第二场)中,乞求夜色掩盖住他将要犯下的罪行: 来吧,使人盲目的黑夜, 遮住可怜的白日的温柔的眼睛, 用你那残忍的无形之手, 摧毁那使我畏惧的巨大的绊脚石 2。 斯密极可能知道这一著名的表白,因为 18 世纪 50 年代的Edinburgh 剧院上演的这一戏剧曾轰动一时。再者说,斯密是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无形之手”的经济学解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