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江苏、浙江考察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1 年 7 月 30 日至8 月 6 日,我在县委、政府的安排下,实地考察学习了江苏省南京、无锡、苏州、江阴、昆山和浙江省杭州、义乌等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特点 (一 )发展快速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GDP 连续1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9%,人均GDP 大大高于全国 1700 美元的水平。全国百强县(市 )占有18 席,居全国第3 位,其中前10 强占有6 席。 特别是昆山市的发展尤为突出,2002 年在全国百强县(市 )中排名第5 位,2003 年上升到第2 位,2004 年、2005 年均列全国第1 位,财政收入由1985 年的4000 万元增加到20 年后的85.5 亿元,增长了200 多倍。浙江省县域经济占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70%,全国百强县(市 )中占有30 席,稳居全国第1位,其中前10 强占有2 席。 (二 )块状经济化。浙江省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2005 年,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82 个形成了块状经济,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达15826 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年产值上亿元的块状经济 600 多个,其中10— 50 亿元的有487 个,超过50 亿元的有83个。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孕育了相应的专业市场,浙江义乌中 国小商品城、绍兴柯桥轻纺城等都是全国闻名的大市场,目前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08 个,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7173 亿元,连续15 年名列全国第一。江苏省江阴市快速推进市场建设,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香港时代、华地等一批大型商业连锁店落户江阴,形成多元化商贸流通竞争格局。 (三 )主体民营化。“九五”以来,江苏省各地借助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苏州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2795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5.4%; 昆山市私营企业总数已超过1.3万家,注册资本突破150 亿元。浙江省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民营企业异军崛起,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全省现有民营企业320.6 万家,从业人员2096 万人,2005 年实现总产值17805亿元,其中娃哈哈集团、正泰集团等成了全省民营企业的重要代表。 (四 )产业集群化。江苏借助比较优势,大胆进行体制、科技创新,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基本形成了几业甚至一业兴市的格局。如余姚的电子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