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长镜头理论

关于长镜头理论_第1页
1/7
关于长镜头理论_第2页
2/7
关于长镜头理论_第3页
3/7
一个值得重视的电影美学学派————关于长镜头理论 周传基 李陀 长镜头理论自五十年代出现以来,引起了世界电影艺术家和电影理论家的广泛注意:一是它向经典的蒙太奇理论挑战,被一些西方电影理论家称做是一次“电影美学的革命”;二是它对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因此,对长镜头理论进行介绍和研究,是很必要的。 一、巴赞对蒙太奇理论的批评 究竟什么是长镜头?长镜头理论又是怎么回事?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简单地回顾一下长镜头理论诞生的经过。长镜头作为一种电影技巧或电影手法(即用一个比较长的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并不是近代电影发展中哪个电影导演或电影理论家的新发明。它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了。英国导演弗拉哈迪在 1 9 2 0 ——1 9 2 2 年拍摄的影片《纳努克》中,有一个纳努克人狩猎海豹的场面,就是用长镜头拍摄的。后来,由于移动摄影的普遍运用,特别是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后带来的电影场面调度,使得一批导演成功地、熟练地运用了长镜头技巧,如茂瑙、奥佛雨尔、布努艾尔、奥逊·威尔斯、希区柯克等人。在他们拍摄的很多影片中,长镜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或艺术手段,对表达主题、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些导演并没有认识到,他们作为技巧来运用的长镜头,在影片的结构和组织原则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和当时盛行的、被公认为电影艺术的本性的蒙太奇原则,是互相对立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希区柯克的影片《绳索》,这部影片一共由十几个镜头组成。显然,这已经不能用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时代的蒙太奇理论去加以解释。然而,当时大多数电影理论家并未正式这个矛盾,没有用理论去总结和概括这些新的电影现象。虽然也有一些电影理论家注意到了这些新问题,但他们却是设法把它们纳入蒙太奇理论的范畴之中。如苏联一些电影理论家提出“内部蒙太奇”的概念,就是这种表现之一。这些电影理论家的努力是很值得重视的,他们的许多新看法和观点,大大推动了蒙太奇理论的发展,使它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学说有了很大区别。 然而,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他们的做法都不相同。巴赞在研究、概括长镜头这个新的电影现象时,是把它当做和蒙太奇完全对立的美学因素去看待的;因此,他极力想突破蒙太奇理论的框子,建立新的电影美学学派——他也的确建立了一个新的电影美学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长镜头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