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及配套设施配置方案评审要点1.0 目的规范游泳池及配套设施的配置方案的评审,便于后期游泳池安全运行及管理。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项目游泳池配置。3.0 方法和过程控制3.1 方案评审组织3.1.1 由物业前期管理部负责组织游泳池及配套设施配置方案的评审工作。3.1.2 物业前期管理部应于取得游泳池图纸后一周内织人员对游泳池及配套设施进行评审。3.1.3 物业前期管理部负责将评审意见通过书面形式反馈给地产设计部门,并做好沟通,跟进后续设计变更。3.2 方案评审要点3.2.1 设施与布局3.2.1.1 游泳场所设置游泳池及急救室、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及库房。并按更衣室、强制淋浴室和浸脚池、游泳池的顺序合理布局,相互间的比例适当,符合安全、卫生的使用要求。3.2.1.2 急救室应按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19079要求设置,配有氧气袋、救护床、急救药品和器材,救护器材应摆放于明显位置,方便取用。3.2.1.3 更衣室地面应使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地面坡度应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并设有排水设施。墙壁及内顶用防水、 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更衣室应配备与设计接待量相匹配的密闭更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 更衣柜宜采用光滑、防透水材料制造并应按一客一用的标准设置。更衣室通道宽敞, 保持空气流通。 常年开放的室内游泳池宜设有空气调节和换气设备、池水温度调节设施。3.2.1.4 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应当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淋浴室每 20~30人设一个淋浴喷头。地面应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 地面坡度应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并设有排水设施。墙壁及顶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淋浴室设有给排水设施。3.2.1.5 顾客提供饮具的应设置饮具专用消毒间。3.2.1.6 有深、浅不同分区的游泳池应有明显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识,或者在游泳池池内设置标志明显的深、浅水隔离带。游泳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池角及底角呈圆角。游泳池外四周应采用防滑易于冲刷的材料铺设走道,走道有一定的向外倾斜度并设排水设施,排水设施应当设置水封等防空气污染隔离装置。3.2.1.7 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浸脚池需配置给水管、排水管(带阀门)、溢水管。。3.2.1.8 室内游泳池应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人员出入口及疏散通道,设有机械通风设施。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