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 年春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荀子· 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 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 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 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走向崩溃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系统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设置节度使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6、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7、宋太祖于开宝六年举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 这最能表明()A.宋代根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现象B.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