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东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组织设计12024 年 5 月 2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东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1 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颗珠山大桥位于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西起颗珠山岛,东连小城子山港区,距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约 30km。2、工程范围颗珠山大桥起点桩号为 K29+387.929,终点桩号为 K31+047.929,全长1660m,桥跨组合为 7×50m+(50+139+332+139+50)m+12×50m。其中主桥长 710m,主桥斜拉桥部分为 610m,采纳双塔双索面结构,两侧过渡孔长度分别为 50m。1.2、水文条件桥位区所处海域的潮汐主要受东海前进潮波控制,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每个潮汐日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的过程。1、潮位不同重现期高低潮位表测站20 年50 年1 高潮位低潮位高潮位低潮位高潮位低潮位芦潮港站3.60-2.803.68-2.983.73-3.13大戢山站3.42-2.643.58-2.743.70-2.81小洋山站3.35观音山站-2.83潮汐特征表站位潮汐特征芦潮港站(1978~1994)小洋山站(1978~1994)平均高潮位(m)1.8601.52平均低潮位(m)-1.34-1.2322024 年 5 月 2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大潮差(m)5.145.03平均潮差(m)3.22.752、波浪20 年一遇风暴水位的 H5%=4.49m,波浪波长 L=62.6m、周期 T=7.5s。最大流速 V=2.1m/s。1.3 气象特征桥区位于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多年平均气温 15.8℃,历年最高气温37.5℃,历年最低气温-7.9℃。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0mm,降水日数为 134天/年。实测最大风速 35.0m/s,风力大于 7 级大风天数 65.8 天/年,风力大于 8 级大风天数 30 天/年,风力大于 9 级天数约为 3 天/年。平均雾日数30~50 天。寒潮年平均 3.6 次,最多 5 次。1.4 通航本桥无通航要求。二、移动模架选择及结构简介颗珠山大桥东引桥为两联 6×50m 箱梁,主桥过渡孔一跨,共分 13 跨(自 PM487 墩始至 PM474 墩止,由东向西排列),均为海中墩箱梁施工。根据移动模架施工的优势,我部分别从湖南路桥和广西路桥各租赁 MSS 移动模架一套用于东引桥箱梁施工,每跨施工缝设于离支座中心 8.0m 处,整跨成型施工,左右幅各配一套移动模架,施工顺序为从小洋山岛向主桥方向逐孔现浇施工。先施工左幅,左右幅施工间隔在一孔以上。2.1、移动支撑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介绍:移动模架施工特点:适用于深水或高墩身使用支架或其它施工方法不经济的情况下建造桥梁上部结构,周转次数多,周转时间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