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红豆杉内生真菌在升发酵罐中产紫杉醇的工艺条件讨论模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红豆杉内生真菌在 20 升发酵罐中产紫杉醇的代谢规律讨论 [摘要] 对 1 株分离自中国红豆杉的内生真菌, 在 20 升发酵罐中进行液体发酵并测定各时期紫杉醇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该种内生真菌大量合成紫杉醇是在对数生长末期及稳定期, 并在111 时紫杉醇含量达到最高即可结束发酵。[关键词] 中国红豆杉; 内生真菌; 液体发酵; 紫杉醇 引言红豆杉为红豆杉科( Taxaceae) 植物, 属于裸子植物亚门的古老树种, 是冰川活动时期的孑遗植物, 为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在地球上已有 250 万年的历史。它的生态环境独特, 散生于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分布虽广, 但数量稀少, 种群密度小, 自身繁殖力弱, 生长速度慢[1]; 当前, 全球红豆杉属植物仅存 11 种, 中国有4 种 1 变种。即东北红豆杉(Taxus . cuspidata. sieb.et . Zucc)、 西藏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Zucc)、 云南红豆杉( Taxus. T unanensis. Cheng ef. L. K. Fu)、 中国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Re hd)、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 Var. Mairei)[2] 。红豆杉属植物在民间早有应用, 如云南红豆杉的种子, 枝叶就被作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驱虫、 通经、 利尿的草药应用[3]。美国国家癌症讨论中心(NCL)在1958 年开始的抗癌植物筛选工作中发现该属植物的树皮提取物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1963 年, E. Wall 和 M. C. Wani 首先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和根部分离到抗癌活性较强的纯化合物, 随后经过 X 光衍射确定了其结构为一紫杉烷(Taxane)属萜类化合物, 即紫杉醇(Taxol)。1971 年, M. C. Wani 发表了紫杉烷的化学结构。而具有紫杉烷独特骨架的衍生物及其生物碱类约有 100 个左右, 其中多种成分具抗癌瘤作用, 以紫杉醇作用最强[4]。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 taxol), 分子式为 C47H51O14N, 分子量为853192 ,为一白色结晶体, 熔点为 213-216℃; 微溶于水, 易溶于氯仿、 丙酮、 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紫杉醇分子在 1 位、 2 位和 7 位各有一个暴露的羟基, 除 1 位的羟基由于在紫杉醇的三维立体结构中位置被屏蔽而呈现较不活泼的惰性外, 其它位置的羟基都非常活泼, 2 位易被酰化, 7 位易发生氧化和异构化, 10 位上的乙酰基容易失去而形成去乙酰紫杉醇。紫杉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