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乌镇模式调研报告1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乌镇模式的调查报告一、背景 5 月 17-21 日,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以“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题的乌镇案例馆,揭开了奇妙面纱。展馆展示了实体搭建的乌镇水阁、天人合一的保护模式、古色生香的古厅民居,以及乌镇皮影戏表演,砖雕、木雕、竹雕演示和乌镇影像图片。这是乌镇景区的“实物模型”,更是古镇保护与开发“乌镇模式”的缩影。如何很好地保护千年古镇的原貌和韵味,又能把它开发成为旅游热点而可持续进展,这是古镇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难题。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修旧如故、管线地埋、地方传统文化挖2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掘、控制过度商业化、管理运作模式的选择等做法,都是在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作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乌镇模式”。乌镇的原则是,承接古镇文脉,保持古镇风貌,力求原汁原味,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所谓“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必须拆除的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这“五字法”是乌镇的创意之举,很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赞誉。乌镇在开发中坚持“历史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具体实施了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等“三大工程”,令乌镇充分再现了 193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水乡古镇风貌,由此形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区。 另外乌镇更在不断完善和充实景区品牌文化内涵上进行创意突破,除向世人展示乌镇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以外,还深层次地挖掘了民间传统文化,把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节俗、寿俗、礼俗、婚俗、衣俗等和丰富多彩的“蚕文化”推向旅游前沿,让茅盾笔下的“老通宝家乡风情”走出千百年尘封的古镇。乌镇还举办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连续两年进行了民俗风情浓郁的“乌镇香市”,从而获得了媒体及游客的极大关注。二、地理位置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