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种菊头蝠八种组织三种同工酶的讨论王艳梅, 牛红星(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摘要: 采纳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 分析了二种菊头蝠的心脏、 肝脏、 肾脏、 胸肌、 肺、 胃、 小肠、 舌 8种组织的酯酶( EST) 、 乳酸脱氢酶( LDH) 、 苹果酸脱氢酶( MDH) 3 种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表明: 二种菊头蝠 8 种组织的 3 种同工酶存在差异, 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关键词: 角菊头蝠; 马铁菊头蝠; 同工酶; 电泳; 组织特异性 中图分类号: Q814.9 文献标识码: 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和马铁菊头蝠(R.ferrumequinum)同属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菊头蝠属(Rhinolophus),当前冯江等、 吴毅等分别对这两个物种的回声定位、 遗传学方面进行了讨论 [[1-5],但未见有关同工酶的报道.自从Markert于1950年代发现同工酶以来[6],同工酶的讨论日益活跃,利用同工酶来探讨物种的遗传、 进化和系统分类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7], 国内外也对其它种类蝙蝠的同工酶进行了讨论.本文采纳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对角菊头蝠和马铁菊头蝠8种组织的3种同工酶进行了比较讨论,以期能为探讨翼手类的分类、 起源和演化提供可靠的生理生化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1 材料 本实验所用材料为角菊头蝠和马铁菊头蝠,♀、 ♂各3 只, 均为性成熟个体,于 1 月采自河南省济源市.1.2 样品制备 用乙醚轻度麻醉动物后,即取心脏、 肝脏、 肾脏、 胸肌、 肺、 胃、 小肠、 舌各 0.1 g,用冷生理盐水洗去血污后,加 1 ml0.01 mol/L磷酸缓冲液(p H 7.2),用玻璃匀浆器在冰浴上匀浆,匀浆液经 12 000 rpm 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与 40%甘油按比例 4:1 混合作电泳样品,4℃冰箱中暂存备用.1.3 电泳及染色 采纳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胶浓度为 7.5%(p H 8.9),浓缩胶浓度为 3.0%(p H 6.7),电极缓冲液为 p H 8.3Tris-甘氨酸溶液.染色根据 Shaw 的染色方法[8].1.4 拍照及模式图的绘制 染色后的凝胶立即拍照,然后用Photshop 软件编辑.按同工酶相对迁移率=迁移距离/溴酚蓝迁移距离,计算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Rf 值),并绘制成模式图.相同方法重复电泳 3 次,结果基本一致.2 结果2.1 酯酶(EST)同工酶谱(图 1) 在两种菊头蝠的 8 种组织中,EST的酶带数、 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