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12024 年 6 月 23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 中国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践1、 解放初的合作社( 1) 互助组的问题经过土地改革, 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 破天荒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可是, 多数农户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 首先是生产资料普遍不足, 其次是单干的生产力太低, 常常因此误了农时。而且, 身单力薄家底穷的个体农民也难以经得起旱涝天灾。与贫下中农的艰难境况相反, 一些富裕中农, 靠手里的车辆、 牲畜, 卖套、 跑运输、 揽买卖, 有的开始雇工、 买地, 争先恐后向富农阶层迈进。在此背景下, 许多贫下中农在共产党干部的带领下, 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逐渐摆脱了困境。可是, 互助组不能克服集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矛盾。首先, 互助组种植什么作物, 种多大面积, 种在哪个地块, 都是由各户自己决定的。而各户为保障自给、 倒茬轮作和防备歉收, 往往在一块地里种植多种作物, 土质不能完全适宜, 土地也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 增产受到限制。而且互助组内集体副业规模不大, 甚至没有副业, 因此, 由集体劳动提高劳动效率而节约出来的劳力, 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 由于互助组没有改变一家一户的基本经营方式, 本身生产规模小、 资金缺, 根本不可能采纳新技术, 使用新农具, 也无力添置较多的生产资料, 仍是按老办法种地, 无法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增收。如遇较大的自然灾害, 也无力抗御。只有把土地合并到一起, 集体劳动, 成立合作社, 才有可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2024 年 6 月 23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初级合作社初级合作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 以个体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 实行土地入股, 耕畜、 农具作价入社, 由社实行统一经营; 社员参加集体劳动, 劳动产品在扣除农业税、 生产费、 公积金、 公益金和管理费用之后, 根据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1953 年初级合作社进展到15053 个, 参加的农户 27.2 万户; 最多时( 1956 年 1 月) , 达到139.4 万个, 参加的农户 5903.4 万户。后来, 初级合作社大量转变为高级合作社。1956 年底, 全国 75.6 万个农业合作社中, 还有初级合作社 21.6 万个, 到 1957 年仅存 3.6 万个。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特点是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统一分配。社员入股土地主要包括: ① 耕地; ② 经过户主同意入社的特别土地( 如藕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