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技术教学大纲 动物繁殖技术是在认识动物生殖生理规律的基础上,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力的学科。本课程涉及繁殖技术的生理基础、发情控制和鉴定技术、授精技术、性别鉴定与性别控制技术、胚胎工程、妊娠诊断、诱导分娩、双(多)胎技术等内容。教学基本内容包括掌握畜禽生殖生理的普遍规律及动物繁殖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畜禽的繁殖实践;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及其繁殖管理方法。 一、目的意义 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繁殖学的基本概念,繁殖规律和生殖理论,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和理论指导畜禽的繁殖实践,如精液采集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等,了解动物克隆、胚胎工厂化生产以及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基本程序,了解动物繁殖技术新进展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从事畜禽繁殖改良工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时间分配 教学总学时为 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40学时,实验 20学时。 三、组织方法 本课程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部分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动手为主。 四、考核成绩 1 .理论课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满分 1 0 0 分,占总评成绩的7 0 %。 2 .实验课考试方式: 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 2 0 %。 3 . 平时考核: 考勤,作业,课堂提问,占总评成绩的1 0 %。 五、说明 教 学 内 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繁殖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意义。 2.熟悉:动物繁殖技术进展概况。 3.掌握:动物繁殖学的基本概念;动物繁殖技术研究内容及范围。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动物繁殖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意义。 2.详细讲解:动物繁殖技术发展过程;动物繁殖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3.重点讲解:动物繁殖学研究的对象;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动物繁殖技术研究内容及范围。 1.动物繁殖的概念 1.1动物繁殖的概念 2. 动物繁殖的主要形式 2.1 动物繁殖方式 3.动物繁殖学的概念 3.1动物繁殖学 3.2动物繁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 动物繁殖学研究对象,课程性质,研究内容 4.1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对象 4.2动物繁殖学课程的性质,家畜繁殖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动物繁殖学在动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5.1动物繁殖学理论和技术在动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中的作用 【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生殖器官的起源、发生与发育;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