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介绍 氢qīngH原子序数1,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水素”。氢是由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1766 年发现,称之为可燃空气,并证明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1787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证明氢是一种单质并命名。氢在地壳中的丰度很高,按原子组成占15.4%,但重量仅占1%。在宇宙中,氢是最丰富的元素。在地球上氢主要以化和态存在于水和有机物中。有三种同位素:氕、氘、氚。 氢在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分子由双原子组成;熔点-259.14°C,沸点-252.8°C,临界温度33.19K,临界压力12.98 大气压,气体密度0.0899 克/升;水溶解度21.4 厘米³/千克水(0°C),稍溶于有机溶剂。 在常温下,氢比较不活泼,但可用合适的催化剂使之活化。在高温下,氢是高度活泼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与氢生成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通常称为某化氢,如卤化氢、硫化氢等;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称为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钙等。 氢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又是未来的能源。 氦h à iHe,原子序数2,原子量4.002602,为稀有气体的一种。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太阳”。1868 年有人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并认为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故名氦。后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 年英国科学家拉姆赛用光谱证明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氦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少,在整个宇宙中按质量计占23%,仅次于氢。氦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005%。氦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氦3、氦4,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全是氦4。 氦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熔点-272.2°C(25 个大气压),沸点-268.9°C;密度0.1785 克/升,临界温度-267.8°C,临界压力2.26 大气压;水中溶解度8.61 厘米³/千克水。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液态氦在温度下降至2.18K时,性质发生突变,成为一种超流体,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热传导性为铜的800 倍,并变成超导体;其比热容、表面张力、压缩性都是反常的。 氦是最不活泼的元素,基本上不形成什么化合物。氦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保护气体、气冷式核反应堆的工作流体和超低温冷冻剂等等。 锂l ǐLi,原子序数3,原子量6.941,是最轻 的碱 金属元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石头 ”。1817 年由瑞 典 科学家阿 弗 韦 聪 在分析 透 锂长 石矿时发现。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 石、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