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学院观念建构教学设计体例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分析 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三个方面就化学反应的方向进行了介绍。第一,以学生熟悉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为例,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第二,以生活现象为例,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熵判据。第三,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可能出现错误,都不是全面的。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 2.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和反应限度,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原理的一些知识,结合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只要加以引导和归纳,学生就能够理解、掌握该节相关知识。 3.我的思考: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组成的一部分。对于焓、熵、自由能及其相关概念都是新概念,它们的建立需要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才能构建这些新知识。 二、体现观念建构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反应的自发性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及熵值变化的关系;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两个因素,使学生构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焓变和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和化学反应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对焓判据、熵判据、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进行建构,进而理解三个判据间的联系。 四、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整体思路与教学结构图 北京市教育学院观念建构教学设计体例 五、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举例说说生活中我们见过的一 些 自 发 过程。 [引入]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反应的快慢和限度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反应的方向的问题。例如:我们先看看一副瀑布的图片,想一想为什么水总是能够自发往下流?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