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印发 《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 年版)》的通知颁布单位:卫生部卫医发〔 2005〕497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制定了《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 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处置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遵照执行。二 OO 五年十二月十四日附件: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 年版)炭疽( anthrax)是炭疽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 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也可引起吸入性炭疽或胃肠炭疽, 均可并发败血症。 炭疽杆菌有可能作为生物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因而近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病原学炭疽杆菌是形体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大小1~1.5 ′ 3~5 μ m,两端平截,呈链状排列,镜下形态呈竹节状,链的长短因菌株和细菌所在环境而异。在人体、 动物体内或特定环境条件下(于碳酸盐琼脂培养基上于5%~25% CO2 下培养),该菌可形成荚膜,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杆菌周围的透明环,碱性美蓝染色荚膜呈红色。在体外环境下可形成芽胞,未游离的芽胞在菌体中央。此菌无鞭毛,不运动。该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5℃~ 37℃,普通孵箱培养和CO2 孵箱培养均可, 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湿润, 呈狮子头状, 有的菌株在菌落一侧形成尾突。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5~ 24 h,分离较好的菌落直径为 2~5 mm,扁平和微突起的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为波浪状,表面光滑。培养物为黏性,当用接种环挑取时会形成立起的尾状突起。炭疽杆菌不造成β-溶血,但在长时间融合,过度生长区可能见到微弱溶血现象,不能与β-溶血混淆。低倍显微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样, 称为狮头样菌落。 该菌在纯培养菌接种肉汤培养的基培养特征为絮状沉淀生长,肉汤培养基不混浊。炭疽杆菌生化反应不活跃,卵黄反应、 硝酸盐还原和明胶液化以及触酶均为阳性,不分解淀粉和甘露醇。 抗原结构可分为两大组,即菌体抗原和外毒素。菌体抗原包括荚膜多肽和菌体多糖。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与毒力有关,细菌变异不形成荚膜时,致病性也随之消失。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外毒素复合物由水肿因子、致死因子和保护性抗原组成。特异性裂解炭疽杆菌g 噬菌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