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0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10.1 墙体热工计算 10.1.1 墙体传热系数 1 传热系数K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eioRRRRK11 ( 10.1.1– 1) jjRR ( 10.1.1– 2) jcjjR, ( 10.1.1– 3) ajjc , ( 10.1.1– 4) 式中 Ro ——传热阻,表征围护结构(包括两侧表面空气边界层)阻抗热传递的能力,(m2· K)/W; Ri——内表面换热阻,( m2· K/W)。一般取Ri=7.81 = 0.11 [( m2· K/W) ],对于分户墙,两侧表面的换热阻均取Ri= 0.11(m2· K)/W; Re——外表面换热阻,一般取Re=231 = 0.04( m2· K) /W; R——墙体结构层的热阻,等于构成墙体的各材料层的热阻之和,由单一或多层材料构成的结构层的热阻R 按公式(10.1.1– 3)和(10.1.1– 4)计算,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包括多种形式的空心砌块、填充保温材料的墙体等,但不包括多孔粘土空心砖),其平均热阻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中附录二的公式(附2.3)进行计算,(m2· K)/W; j ——各材料层的厚度,m; jc ,——各材料层的计算导热系数,W/(m· K); j ——各材料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为实验室干燥状态下的测定值,W/(m· K); a——考虑使用位置和湿度影响的大于1.0 的修正系数。 材料的导热系数 和修正系数a,可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的附录表4.1 和附录表4.2 中查取。 2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的计算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是由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Kp与面积Fp和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 Kb 与面积Fb,用加权平均方法按下式计算: Km=bpbbppFFFKFK ( 10.1.1– 5) 式中 K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m2· K) /W; - 2 -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m2· K/W; FP――外墙主体部位面积,m2; Kb――外墙结构性热桥部位传热系数,m2· K/W; Fb――外墙结构性热桥部位面积,m2。 由于外墙上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b 和主体部位与结构性热桥部位的面积Fp与 Fb 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也不易计算准确。为方便外墙的建筑热工节能设计,可采用如下便捷方法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 1) 结构性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b 按公式(10.1.1– 1)计算,计算时,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性热桥部位的计算厚度b 与外墙主体部位的计算厚度p相同。 2) 根据所设计建筑的结构体系按表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