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故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 X射线: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约介于0.001-10nm之间。 X射线的散射分为 相干散射 和 非相干散射 两种。相干的光子进行相互干涉并产生一些 衍射 现象。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具有连续波长的 连续 X射线,另一部分是由阳极金属材料成分决定的有一定波长的 特征 X射线。 连续 X射线:具有连续波长的X射线。 特征 X射线:具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 X光在晶体中的衍射一定要满足 布拉格 方程(2dsinθ=nλ),此方程中符号的物理意义:① n为衍射级数 、② λ为 X射线荧光的波长 、③ d为晶面间距 、④ θ为衍射角 。 X射线荧光(XRF)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由于初始 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够大,以致可以在样品中产生电子空穴,导致二次辐射(荧光)产生 ;两种光谱仪一种是 波长色散光谱仪(WDX) ;另一种是 能量色散光谱仪(EDX) 。它们与波谱仪(WDS)和能谱仪(EDS)的区别是 激发源使用 X射线而不使用电子束。 X射线荧光(XRF)光谱仪在宝玉石学中的应用: ① 鉴定宝石种属(采用 XRF测得马达加斯加粉红色绿柱石中含少量Cs、Rb等致色元素,故可确定其为铯绿柱石); ② 区分天然与合成宝石(合成蓝色尖晶石中存在Co致色元素,而天然蓝色尖晶石中存在Fe杂质致色元素); ③ 鉴别优化处理宝石(熔合再造处理翡翠中富含天然翡翠中不存在的Pb杂质元素) 。 【电子探针】 电子探针基本原理:电子探针(EPMA)又称 X射线显微分析仪。它利用集束后的高能电子束轰击宝石样品表面,并在一个微米级的有限深度和侧向扩展的微区体积内激发,产生特征 X射线、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阴极荧光等。 在扫描电镜中的高能电子束与样品互相作用后,从样品中激发出各种信息。对于宝石工作者最常用的是 3中信息:二次电子 、背散射电子 、特征 X射线 。 扫描电镜中做形貌观察主要是用 二次电子 ,扫描电镜若带有能谱(EDS)则可运用特征 X射线做 成分分析 。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一般是借助于入射电子束作用于样品表面产生的 特征 X射线 的 波长 和 强度 来实现的。 电子探针定性分析的原理是根据 莫塞莱 定律,写出此定律的表达式 λ=k(z-σ)-2,及其公式中符号的物理意义 λ为特征 X射线波长 、Z为原子序数 ,K为常数 ,σ为屏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