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孤寂的古城杜甫在其”五城”之一的《塞芦子》中曾这样描述过一座城池: ”边兵尽东征, 城内空荆杞。”意思是说, 守卫城池的士兵已然尽数东征, 而城内留下的不是车水马龙, 不是繁荣市井, 而是遍布大街小巷的荆棘与枸杞。虽然我们不知道杜甫这里写的是哪座城市, 更不知道士兵们东征的原因, 单就诗句中的那份苍凉与悲怆, 就足以感受到城中的孤寂。在古代, 城, 往往都与王朝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因为, 它不但仅是一个空间概念, 还意味着皇权, 意味着地位, 意味着生存,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集结地。城里, 一般都是井然有序的街道, 鳞次栉比的民居。白天城门大开, 接纳四方往来的人流; 夜晚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门紧闭, 谯楼、 城楼徘徊着巡夜, 值夜的兵士警惕地站岗, 给居住在城内的人们以安全感。虽然说人治年代的老百姓总是习惯将国家兴衰、 自( 图: 1 ) 身幸福与否寄予于当权者, 而最直接、 最基本的利益比如说安全还是来自于城墙。对城里的人来说, 高高耸立的城墙是身份的象征, 更能够给人以几分荣耀; 对城外的人来说, 厚重的城墙是一种威压, 更是一种归属, 金榜题名、 锦衣加身、 中举加冕等等耀祖光宗的事情都与城有关。( 见: 图 1 )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 城里人既是一种待遇, 更是一种身份, 而是否能够获得这种待遇和身份, 就是以住在城墙内外为标志的。随着时代的进展, 各种与城有关的文化也相应形成。首先是城的建设必须遵循礼仪制度, 形成相应的规模, 都城与各州县的城池在规模和城墙体量上都须根据级别依次递减, 不得僭越。其次是街区布局要依照一定的规矩, 不能随心所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城里有直通城门的主干道, 围绕主干道是由院墙分割, 方正大小不一的”里”和”坊”。唐代以后, 由于出现了长安城那样人口激增的超大城市, 分割里坊的隔墙才被拆掉, 露出了其中的四合院落, 形成了连接四合院落的巷道和小街。再次是生活方式出现了分化, 形成了城里人, 城外人的概念。城里人住的集中, 吃、 喝、 拉、 撒、 睡等基本需求成了建造者首先要解决问题, 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各种市场、 连接市场的街道、 提供往来的交通等等供城市运转的设施, 当然, 为了维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 还形成了与此相当的各种规矩和讲究, 比如除了市场,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街之上不准高声喧哗; 重要的街区, 限制车辆和行人的数量; 另外, 城区房屋的造型、 高度、 色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