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汗简》、 《古文四声韵》讨论综述(首发)王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抄古文, 是指历代展转摹写移录流传至今的战国古文资料, 其中虽不免讹别诡更之类, 而与出土战国文字实为一家之眷属。”传抄古文的资料比较庞杂, 大致包括”《说文》古文, 石经古文, 《汗简》和《古文四声韵》中之古文, 《玉篇》、 《一切经音义》、 《篆隶万象名义》、 《龙龛手监》、 《类篇》、 《集韵》等字书所录古文”。[1]而本文仅对郭忠恕《汗简》和夏竦《古文四声韵》这两部古文字书的讨论概况加以讨论, 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 二书在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地位, 二、 古文字学家们对二书的讨论角度和方法。一、 《汗简》《古文四声韵》在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地位《汗简》《古文四声韵》”以《说文解字》和《魏正始石经》做基础, 进一步扩大搜集当时存世的其它一些字书、 写本和石刻, 汇辑其中的古文字体编写而成。”[2]但自宋代成书后, 流传并不算太广, 宋以后的古文字学家也往往不太重视,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两书所採用的那些古文材料后人大多见不到, 无从核对其可靠性; 二是其所收字体与宋以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 所谓‘真古文’) 也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清代以来, 《古文尚书》辨伪的大案在当时造成巨大影响, 加之考据学家们尊崇许学, 她们不大信任《说文》外还会有多少真正的古文流传下来。”[3]最早对《汗简》一书进行系统讨论的当属清代著名小学家郑珍, 但在那个学者们尊崇《说文》而对其中所载古文深信不疑的时代, 她著《汗简笺正》的动机也是经过批判《汗简》来维护《说文》在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地位。其它如钱大昕、 潘祖荫、 吴大澂等晚清学者都对《汗简》《古文四声韵》中所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古文持否定态度。[4]但晚清也有很多学者利用二书中的古文字形与甲、 金文进行过考释的工作, 如吴式芬、 陈介祺、 刘心源、 方濬智、 孙诒让等, 虽然其中正误并现, 但她们的工作肯定了《汗简》《古文四声韵》的价值。晚清学者讨论二书的是非得失、 经验教训, 今日我们在讨论古文字时仍值得借鉴。民国时期, 沈兼士、 唐兰等仍不承认二书的存在价值。[5] 直到 20 世纪初, ”国学大师王国维率先运用‘二重证据法’, 证明古文一系的材料与战国文字为‘一家之眷属’”。[6]随着甲骨、 铜器、 古陶、 玺印、 货币、 简帛等文字的大量发现, 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长沙五里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