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前 言台灣地區四面環海, 外貿已為國家的經濟命脈, 自民國七十年以來對美貿易順差逐漸擴大, 到了民國七十六年已達到一八○億美元, 由於外匯存底的增加, 同年七月也放寬外匯管制, 每人每年最高可匯出五百萬美元。國人為了拓展外銷市場, 廠商也紛紛到海外, 特别是東南亞地區或國家投資設廠, 其目的除了取得當地的原料與廉價勞工外, 最主要也是希望進入當地市場及以當地為跳板進而拓展其它地區市場。民國七十六年底政府開放國人赴大陸地區探親,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開放國人赴大陸地區投資, 民國八十二年三月一日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發佈《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 以便對國人赴大陸投資有所依循。截至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經濟部核准赴大陸間接投資案件已達 21849 件, 累計投資金額約達 137 億 2 千 2 百萬美元。依照大陸方面的統計, 至 1999 年 6 月台商赴大陸投資項目已達 42653 個, 協議金額 428 億美元, 實際投資金額達 226 億美元, 因此大陸確已成為台灣主要對外投資地區。中國大陸自 1979 年改革開放以來, 即不斷鼓勵台商赴大陸地區投資, 然而經過了五十年的隔閡, 雖是「同文同種」, 但對於邏輯思維、 文化價值觀及日常生活的認知卻產生了很大的差異。而對於適應能力很強的台商, 在人身安全與生命財產上常遭遇到不可預測的風險, 政府對於台商之輔導雖很積極, 惟因客觀因素之影響而力有未逮。大陸在改革開放以前, 對於法律觀念並不重視, 因此人治重於法治乃成為必定的現象, 領導人的宣示即代表一切, 但近年已漸漸重視法治, 特别在經貿法規上不斷與國際接軌, 以建立成現代化國家, 但由於經驗以及教育訓練的不足而大打折扣。台商赴大陸投資除了注意自己的安全外, 對於資訊的取得, 特别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經貿專業上的知識常苦於一知半解。本書之撰寫即針對台商在財務會計、 法律等經營上可能發生的問題, 提供經營管理上的資訊供己( 或擬) 赴大陸投資台商參考。本書撰寫的內容共分十章, 第一章是大陸投資事前評估管理、 第二章是設立與登管理、 第三章是設廠營建管理、 第四章是組織與人事管理、 第五章是財務與會計管理、 第六章是金融與外匯管理、 第七章是稅務管理、 第八章是海關業務管理、 第九章是其它業務活動管理、 第十章是結束企業經營活動管理, 由於涵蓋主題甚多, 難免掛一漏萬而無法暢所欲言, 疏漏之處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