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作品天狗赏析导语: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郭沫若作品天狗赏析内容,一起來看看吧。诗歌原文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 X 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能量)的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诗歌赏析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诗歌,最初发表于 1920 年 2 月 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时人们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己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特色本诗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1.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來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來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以及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來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乂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 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