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共5 个,每个 4 分,计 20 分):1.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2. 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3. 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 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4.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5. 排污收费制度: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该制度具体操作的依据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6.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7. 动态规划: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特征的优化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是指对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如何在预定的活动效果评价准则下,使各阶段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选择,达到活动整体效果最佳问题。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8. 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地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的枯水水质。这项措施称污水调节。9. A-P值法:在 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而 P 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所谓的 A-P 值法是指用 A 值法计算控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