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 第二章 自然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第二章 自然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 一 节 大 气 受 热 过 程 和 大 气 运 动 ( 第 一 课 时 ) 一、新旧课标比较分析 【旧】 2.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新】2.1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 解释相关现象。 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而新课标将老课标中的 “运用图表”改成 “运用示意图等”,增加了“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新课标,侧重运用示意图说明过程和原理,强调解释相关现象。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对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重点是通过示意图能够说明即可,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自然想象。这样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用,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示意图的选取以及生活中与大气相关的自然现象的选取显得极为重要。 二、内容标准细化 核心概念是大气、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行为动词是“说明”、“解释”; 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 从新课标四个核心素养角度,确定学习主要目标是近地面的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需要分清整个地球大气和对流层大气,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有很大区别。大气的受热过程要设计到的基本概念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大气反射、散射、吸收 作用,保 温 作用:大气逆 辐射,大气温 室 效 应 。 针 对素养水 平 1,可以是借 助 老师 和同 学,模 拟 实 验 或 观 察 实 验 视 频 以及现成的示意图去观 察 获 取信 息 ,进 行说明并 解释日 常 生活相关现象。 针 对素养水 平 2,可以是学生个体 或 者 是小 组 ,做 模 拟 实 验 以及自己 绘 制 的示意图去 观 察获 取信 息 ,进 行说明并 解释日 常 生活相关现象。 基于 这条课标对于 知识技 能整体 的学科 要求较 高 ,因此对核心素养更 高 层级 建 议 做 更 高的要求;但 对观 念和认 识方 面应 该 提 出 具 体 要求。 结 合 课标所 述 核心概念知识的特 点,模 拟 实 验 的应 该 主要由 教 师 和学生或 教 师 指 导 学生来 完 成;建 议 以示意图和模 拟 实 验 为主,尽 量直观 、生动。解释的案 例 ( 自然现象) 与学生关系 越 密 切 越 好 。 地 理 1 第 二 章 自 然 环 境 物 质 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