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_第1页
1/6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_第2页
2/6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_第3页
3/6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040601140 周英豪 太湖烟波浩淼,辽阔雄浑,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分属江苏(53%)、浙江(33.4%)、上海(13.5%)两省一市,除去湖中岛屿,实际水面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6亿立方米,换水周期约为300天。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 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蓝藻爆发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一)、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 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处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同时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飘向无锡水域并积聚不散。其次,无锡市位于太湖流域中段,从上游流入无锡太湖湖域的京杭运河、金坛、溧阳来水水质均为Ⅴ类,已基本没有环境容量,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从2004年起,水利部在原太湖的自然排水通道望虞河实施调水,造成无锡市东部地区水位抬高,形成水体“滞流” ,使京杭运河成为唯一的排水通道,导致太湖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无锡太湖水域排水出路的矛盾。这样,在上游污水流入,下游东南风刮向无锡水域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水域的局部整治,虽起了一些作用,但仍难免杯水车薪的结局。 2.近年来太湖水质整体持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磷和总氮浓度,虽然与最高的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9— 1996年,全太湖总氮处在 V— 劣 V 类水平,1996— 2001年,总氮浓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劣 V类水平,2001年至今,总氮浓度有上升的趋势。1989—1996年,全太湖总磷浓度由Ⅲ类变为Ⅴ类水平,1996年至今,总磷浓度有所下降,目前保持在Ⅳ类水平。从1987—2006年,全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从贫营养和中营养水体面积各占50%发展到贫、中、富营养水体面积各占22%、42%和36%,中、富营养水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