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串反并同”规律解题在高中理科能力测试中,物理学科在整卷中来说,失分较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同一考场上三个学科的解题思维、方法有很大差异,影响成绩发挥;另一方面,一般学生做题速度较慢, 而物理计算题需要书写详细解答过程,且分值较高,到快结束考试时来做,时间短促,容易失分。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解答计算题,就得寻找做选择题“快而准”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多研究题目,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特点,运用常规方法解答完后,通过分析、归纳上升为形象直观的“口诀”解题法。在考场上直接应用“口诀”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从而挤出时间。一、 规律介绍高考考题、模拟试题中,常借助闭合电路的知识考查电路中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而且所讨论部分,一般都是阻值不变化,这样讨论功率的变化也就可以由讨论电流、电压得到解决。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是:首先,据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触头的改变,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情况,进一步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讨论出全电路的总阻值变化情况;其次,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EI得到全电路中电流I 的变化情况;再次,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分布规律,得到所讨论部分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从而得到答案。这种方法在知识运用及逻辑思维上无泄可击。但,如果每次遇到这样的题,都如此重复一翻,既费时,又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此,经常引导学生善于从一类题型中归纳出一种以物理知识为依托,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无论是培养学生能力,还是提高解题速度,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串反并同”规律: 电路中所讨论部分的电压量、电流量大小变化情况,与引起其变化的电阻阻值的大小变化有这样的关系:所讨论部分与变化电阻形式上是串联,则电流量、 电压量的变化与电阻阻值变化相反;所讨论部分与变化电阻形式上是并联,则电流、电压量的变化与电阻阻值变化相同。例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 R4 皆为定值电阻, R5为可变电材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 r 设电流表 A的读数为 I ,电压表 V 的读数为 u,当 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的a 端移动时A、I 变大, u 变小 B、I 变大, u 变大C、I 变小, u 变大 D、I 变小, u 变小解:设滑动触点为p,↑表示增加,↓表示减小,则:IUUIRRRRRUIabRRIUUIrEUrREIRRRRabRRRRRRRapabababab42310031425425)(0)(5于是答案 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