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程标准】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学习重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难点:西晋兴亡的因素。【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典故我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问题: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学生:思考,分析,提出疑问。教师: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统一天下。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教师:公元 263 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公元 266 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晋武帝司马炎教师: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司马炎于 266 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 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强调:三国建立的顺序魏蜀吴;灭亡的顺序:蜀魏吴。2.统治材料一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材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资治通鉴•晋纪》材料三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拨,怨仇嫌恨非钱不解……”探究: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导致了什么后果?提示:西晋统治者腐败奢侈,贪图享乐,社会上唯钱是图的风气盛行,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导致统治者无心政治,社会就会道德缺失,最终国家沦丧。展示: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