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内容摘要: 本文测度了长江三角洲各地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 20 个四级子类产业的基尼系数和区位商, 分析了长三角 IT 产业的集聚程度, 考查了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给出了各地区进展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位商 基尼系数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优化配置的表现形式, 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体现了一种在竞争中融合的思维: 不但是单个企业的"做精做强"与相互竞争, 更是众多企业互相依存、 互为唇齿的相互融合, 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产业集群也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 因为在许多国家中,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区中。而且产业集群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有经济学家认为, 产业集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简称长三角, 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规模经济的全新演绎。长三角的 IT 产业集群是长三角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 长三角地区 IT 产业集聚度实证分析 基尼系数分析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推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比较某个地区某一产业就业人数( 产值、 增加值、 资产、 企业数、 销售收入等) 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 产值、 增加值、 资产、 企业数、 销售收入等) 的比重, 以及该地区全部就业人数( 产值、 增加值、 资产、 企业数、 销售收入等) 占总就业人数( 产值、 增加值、 资产、 企业数、 销售收入等) 的情况。该方法的价值在于简便直观, 系数越高( 最大值为 1) , 表明集群值越大, 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该类计算方法是从面到点、 从宏观到微观表明整个产业中本土产业所占的比例。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美国经济学家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产业集群的度量问题, 即如何测定某个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Keebleetc( 1986) 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测量行业在地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克鲁格曼( Krugman) ( 1991 年) 计算了美国 3 位数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Amiti(1997)计算了 EU 十国的 3 位数水平的 27 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及五国 65 个行业的基尼系数, 以检验 EU 国家在 1968-1990 年期间的工业是否更为集中了。南京大学教授梁琦( ) 用基尼系数讨论中国工业的区域集聚程度。 本文选取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20 个四级子类产业数据, 分别从工业增加值、 总资产、 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