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基础和CRC 心得 1. 以太、以太网 1.1. 先上凉菜,闲扯以太(就不留作案底了) 1.2. 局域网(LAN) 1.2.1. 局域网主要特点 (范围__、站点数__、信道误码率__、传送速率__) 1.2.2. 局域网与以太网(IEEE 802.3) triple 1.3. 网络层次结构概念 1.3.1. 一个简单的网络叠罗汉示意 1.3.2. 交换芯片的作用:在数据链路层(MAC 子层)和物理层之间作数据交换。FPGA 只要关心数据链路层的东西。 1.4. 以太网帧结构及数据传送顺序 1.4.1. 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帧结构图 1.4.1.1. 数据同步部分(包括 Preamble 和SFD) 1) 数据同步意义:可以从一串数据流中准确地找到所需数据包的始末位置,然后可以定位包内各字段位置,从此就我为刀俎,包为鱼肉,庖丁解包,绰绰有余了。 2) 数据同步的常见方式: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a) 增加同步信号线,具体例子可参见PDH 设备中CU 和TU 的两根同步信号线。 另加自以为是的见解 优点:同步处理方便 缺点:增加了一条信号线,相当于可以提供两倍信号速率,但现在只用了一倍,效率较低。 适用情况:在信号传送距离较短,走线资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如芯片内部,单板内部以及同一设备各板之间也可以考虑。 b) 信号数据流中插入特定同步码,如以太网帧结构中的Preamble 和SFD 部分。 另加自以为是的见解 优点:带宽浪费较少,数据传送效率得到提高,具体传送效率和同步码长度及数据包长度有关。 缺点:同步处理相对复杂,同步时间变长,并需要一定缓存存储数据。 适用情况:远距离通信。 3) 以太网帧数据同步部分简介: a) Preamble: 前同步码,共七个 0x 55 字节。 b) SFD: 包头指示,一个字节,值为 0x D5。 1.4.1.2. 路由相关部分(包括 DA 和SA) 1) DA(目的地址):指示数据帧发送的目的地,路由设备根据 DA 及内部存储的路由表决定收到该包后从哪个端口转发。FF-FF-FF-FF-FF-FF 为广播地址,而如果 DA的第一字节最低位为 1 的地址保留为组播地址。 2) SA(源地址):指示数据帧的发送源,可以帮助路由设备更新路由表,同时对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此地址回复。 1.4.1.3. L/T 及有效数据部分 1) L/T:用于指示本帧的数据长度或类型。802.3 协议最大支持 1500 字节长数据(仅仅有效数据部分,如果不考虑增加VLAN 标签,整个数据帧长最大 1518 字节)。一般来说,本字段如果等于或超过 1536,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