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强力意志主义 引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 sche,1844~1900)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牧师家庭,其祖先是波兰贵族,他常常以此自耀。他自幼聪慧,但性情孤僻;早年在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后进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获博士学位;1868 年被瑞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教授,后因病退职,闭门从事哲学著述;1889 年后患精神病直至1900 年死于魏玛。 尼采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人性,太人性了》、(188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善恶的彼岸》(1886)、《道德体系论》(1887)、《反基督教》(1889)、《强力意志》(1895)等。尼采的哲学思想经常是通过神话、隐喻的格言和零散的警句等形式表达的,看来缺乏完整的体系,并且用词多隐晦狂乱。因而,人们对他的哲学思想理解各异,褒贬不一。但是有两个基本观点贯穿于其全部学说,那就是:“追求权力的意志”和“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一.强力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1 、世界是我的表象 像叔本华一样,尼采的哲学是从批判康德哲学开始的。他认为,康德的“物自体”是多余的东西,应予以抛弃;剩下可以肯定的是:“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认为这是正确的,无可怀疑的。 他由此还导出另一个结论:“自我是存在的”。他认为,既然“世界是我的表象”是正确的,那么,自我的存在也必然是无可怀疑的,因而也是无需证明的。那么,“自我”是什么呢 2 、世界的本质是强力意志 尼采所说的“自我”既非物理学上,也非生物学上的“自我”,而是自我的“生命”和“意志”。这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的生命或意志。但是他认为,这不是叔本华所说的“生存意志”,而是“强力意志”。这种强力意志具体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1)追求食物的意志;(2)追求财富的意志;(3)追求工具的意志;(4)追求奴仆的意志。 尼采断言,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强力意志的创造和表现。他认为,原子在本质上不是物质,而是强力意志。原子辐射就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同样,无机物的分解和化合也是强力意志的斗争。生物界的同化和异化是强力意志的表现,物种之间的弱肉强食,生存竞争更明显是强力意志的表现。人类社会中,你抢我夺、明争暗斗也表现了强力意志。 尼采这样描述强力意志:“世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一个奔腾泛滥的海洋,永远在流转变化,永远在回流,无穷岁月的回流„„是一种不知满足、不知厌倦、不知疲劳的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