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路线设计 2 .1 平原区路线特点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外,一般人眼稠密,农业发达。村镇、农田、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盐渍土等为平原地区较常遇到的自然障碍。 平原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路线的基本线形应是短捷顺直。两控制点之间,如无地物、地质等障碍和应趋就的风景、文物及居民点等,则两点间直接连线是最理想的。而在一般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网纵横交错,城镇、工业区较多,居民点也较稠密。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有的需要靠近,有的需要绕避,从而产生了路线的转折,虽然增长了距离,但这是必要的。因此,平原区选线方法,先要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市、工厂、农场和乡镇以及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物分布情况,确定可穿越、该绕避、应趋就的点,从而建立起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般应由一个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做任意的扭曲。 平原区路线要充分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在平、纵面线形上要尽量采用较高标准,以便将来提高道路等级时能充分利用原路基、桥涵等工程。 2 .2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要点 2 .2 .1 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选线时,首先在起、讫点间把经过的城镇、厂矿、农场及风景文物点作为大的控制点,在控制点间通过实地视察进一步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中间控制点,一般较大的建筑群、水电设施、跨河桥位、洪水泛滥线范围以外以及其它必须绕过的障碍物均可作为中间控制点。在中间控制点之间,无充分理由一般不设转角点。在安排平面线形时,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免过长的直线,可能条件下多采用转角小、半径大的长缓平曲线线形。纵面线形应综合考虑桥涵、通道、交叉等建筑物的要求,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注意避免纵坡起伏过于频繁,但也不应过于平缓,而造成排水不良。 2 .2 .2 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处理好公路与农田规划、农业灌溉、水利设施的关系,是平原选线的重要问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占用田地要与路线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工程数量及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既不能片面求直占用大量良田,也不能片面不占某块田,使路线绕行,造成行车条件差。 2)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的关系。 线路布置要尽可能与农业灌溉系统配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要破坏灌溉系统,布线要注意尽量与干渠平行,减少路线与渠道相交,最好把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