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者基本信息设计主题第 12 课鸦片战争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在本课教学设计上用张鸣教授的“三妇心态”导入新课,正课分成了了 3 个片段:第一,历史的责任:指出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和根本原因,同时要看到中国自身存在的弊端;第二,历史的机遇: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来看待鸦片战争前后的这段历史,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双重轨迹;第三,历史的教训:让学生自主学习,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不思变革更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三大史观,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任务的设计选择贴近学生认知体验水平,提供学习情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自学能力、合作能力。2. 学情分析在高中之前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对其中的屈辱与抗争有所感触,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我校属于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节课结合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抛出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希望在既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这场战争,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有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思考与认识。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第一目“虎门销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南京条约》以及战后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要求是“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国家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2(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和材料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引文、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