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刘建宇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3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习惯、方法。首先让学生喜欢数学,感到数学不难学;然后,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高效学习。刘建宇的这种独具个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们引入了一种理想的数学学习境界。当教和学进入了这种境界,“数学难教”、“数学难学”在刘建宇的课堂上也就不再成为问题。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智慧【“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刘建宇】这是记者与刘建宇的3名学生有关数学学习的对话。“喜欢学数学吗?”“喜欢。”“为什么喜欢?”“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数学难学吗?”“不难学。”“怎么会不难学呢?以往我听到的是不少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只要掌握了方法,善于动脑子,就觉得容易学了。每当自己解决一道难题,就有一种成就感。”……这3名学生是记者从刘建宇的班级里随机选取的,每名学生分别代表了数学学习水平的上、中、下三个层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到数学不难学,这很容易理解,可是为什么成绩差的学生也感到数学不难学呢?为什么在那么多的学校有那么多的学生感到数学难学,可是为什么刘建宇的学生觉得数学不难学呢?这是一个让人急于寻找到答案的问题。有兴趣,喜欢学数学;老师教给了他们正确的方法,会学数学——记者接下来同更多的学生交谈,学生们的回答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渐渐清晰起来。而刘建宇的观点进一步印证了这个答案的正确。“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了课堂的外在形态,如课堂气氛的热烈、重点内容的突出,等等,但是偏偏没有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他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兴趣是基础,是前提。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刘建宇看来,不少数学教师似乎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是最重要的。”这是他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他说,课堂上他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说,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没有学不好的。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对刘建宇的学生们来说,这种兴趣首先是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和亲近。在学生们的眼里,这是一位有亲和力的老师,一位有感染力的老师。——假期里,他带领学生到南京游玩,参观中山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有金陵大学。学生们高兴,他也高兴。——平日里,他让学生们将废纸等废品积攒起来。每当班里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他就用卖废品的钱和自己“罚”自己的钱买来东西,与学生们一起庆贺。——课堂上,他经常“跑题”,给学生讲经济、历史、军事等数学之外的知识,还将他外出学习和培训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情将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开阔眼界。“教师眼里要有学生,心里也要有学生,对学生要有人情味。”他说。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是他的一种习惯,也是他教学中坚持的一条原则。他说:“学生回答我问题的时候,即便回答得不符合要求,我也要尊重他,认真聆听。”他主张,教师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倾听方法或者结论与自己的不一样的学生;要耐心等待,等待学生说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惦记着进度,有时候对回答得不好的学生没有耐心,还没等学生完全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学生,让学生坐下或者让别的学生来回答。他觉得,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与学生平等交流,让他的学生始终感到老师在看着他,想着他,如果他不会,老师不会不管他。“要和学生交心啊。”从与学生的融洽关系里,从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里,刘建宇感悟到了很多很多。他走近学生,学生也就走近了他,也走进了快乐的数学学习天地。一名已经升入高中的学生给他写信:“老师,我想你了。我们现在的班主任缺少人情味,只顾成绩。”一名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他发来短信:“老师,以后我挣了钱,不管在哪里,都会去看您。”在近年学校组织的两次学生评教活动中,他都得了满分,学生都对他投了“赞成票”。在学生们对数学感兴趣的原因里,除了良好关系的师生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