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地社区资源优化中学艺术课程教育2015-12-1120:28:07来源:本站作者:罗苏荣人气:311次[摘要]我们身边优良的社区资源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积极组织社区里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校园的教育工作,既可丰富校内的资源,又把生活中的事物组织为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学习资源,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更具有生活性、生成性和审美性,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关键词]社区艺术资源;中学艺术课程;优化教育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的教材”,虽然陈鹤琴先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但其倡导的“活教育”理论无疑同样适合中学的艺术教育课程。的确,学校不仅应该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搞好学校教育,搞好课程建设,更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校外环境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身心发展,使艺术教育“活”起来。实际上在我们身边优良的社区资源就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社区资源隐含着既贴近于生活实际,又符合现实需要的课程内容。如果能积极组织社区里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校园的教育工作,利用好了这笔财富,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重视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也是艺术课程生活化的首选途径。一、利用社区艺术资源体现出的价值社区艺术资源指本地区的历史和现行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传统艺术及演变而产生的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利用学生所处社区的多种艺术教育资源,指导学生从兴趣点入手进行学习思考,从而学会自我发现、自主的判断,学会行动、创造与共享,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也让艺术资源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并体现它的价值。1、拓展艺术教学空间,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社区的资源进行艺术学习,并非一味的由教师简单把本地区资源引进课堂,学生一味被动接受。当我们走进社区,享受着社区丰富的美育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例如:公益性海报招贴的设计,参与社区规划图设计与讨论献策等。学生们正是通过积极参与和认真考察以各种美术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强调了美术学习的综合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存储器,而是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自我探究、自我决定、自我反思,主动与社会、他人交流协作,有着个性、感性、创造性的人。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学,能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思维。同时也对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极大的热情,科学的工作态度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细节。2、社区资源有助于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社区中有草可踏、路可达、小石桥可亲、古建筑可欣赏,有擅剪纸与善戏曲的老人可访,社区中花草树木、一砖一瓦都具有意义,社区的环境空间提供了人与物、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场所,良好的教学环境资源本身就能产生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的的功能。学生身处轻松美好的环境之中,通过对可感知的视觉形象的接触和创造,在不知不觉中的得到美的熏陶。审美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物体本身的特质,社区艺术调节并补偿了现代生活引发的精神需求失衡,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心理素养得到了提高。3、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参与艺术的传承和交流社区的文化形式多样,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利用起来是对民间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也为世界艺术多元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紧密相连,创新靠技术来实现,技术过程产生创新,社区中的艺术多属于操作性艺术,通过实践学习是学生获得最一般的技术操作意识和发展意识,在自主探索中努力求和,触类旁通,个性和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创作精神。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社区艺术的使用学习过程中,它独具的审美特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促进了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方面的发展。二、充分了解社区内可利用的艺术教育资源社区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内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