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一、理论背景20 世纪 20 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 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事实上,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 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面对着这样的局团, 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 个原理: 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 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 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 从出生到成年 )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心理机能分为两类, 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 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其本身也有简单的和复杂的之分。 简单的低级心理机能指感受性,最原始的感觉能力; 而复杂的低级心理机能指动作思维。 它们之所以统称 “低级的”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