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秦岭―淮河分南北》学案分析《秦岭―淮河分南北》学案分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2.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2.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资料的能力;3.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5.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 ? 态度? 价值观1.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2.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3.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2.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采用情境创设法,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各种类型的反映南北方差异的图片、生活场景。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利用书本和互联网等途径调查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生产特点和生活方式。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呈现课本 P23页两封电子邮件的图片,并提问:⑴找一找:阅读了这两封信,你感受到小红和小明的家乡有何差异?⑵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看一看:南北分界在哪里?1.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2的活动题:⑴对照图 5―13 和图 5―18,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⑵你的家乡位于哪一个地理区域内?2.出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