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初中写作新视点(二十)老题目与新文章的共存——发现的乐趣与价值老题目与新文章——发现的乐趣与价值【目标取向】●了解造成作文缺乏新意的原因。●学会如何在老题目上发现新的角度。●培养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在老题目上发现新角度的乐趣与价值。●避免一味追求新意而失了真。【问题描述】问题描述一我爱我家,又是这样的老题目,唉,我怎样才能写出精彩文章? 问题描述二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真难想出什么好思路,一看就在这个框框里动不了,有什么办法拓展新思路,选择独特的写作角度? 问题描述三如果还是老的角度,又可不可以写出新的内容、新的意思来呢?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显然,这不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循环的寓言。生活中经常见循环的现象,上学—一放学一一上学一放学; 工作一—休息——工作—一休息。学习上也常有循环,比如小学的作文写过“我发现⋯⋯”,中学作文题里有“我发现⋯⋯”,大学里仍然会写“我发现⋯⋯”,今后如果当了作家, 还可以继续写“我发现⋯⋯”。【方法指导】考试的时候, 我们常碰到一些很老套的题目,比如“我这个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发现⋯⋯”等,同学们往往会模拟在作文选或自己以前写过的类似文章。当然一方面这是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得分方式,但是如果这个作文题很泛,大家都看到过,甚至老师上课讲过类似范文,那很有可能出现一个考场里有一部分考生写同一个内容的现象。有一年考试,一个考场的学生就有一半同学都写了关于失去母亲的作文,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原因是考前老师讲过一篇类似的范文,有的同学就不动脑筋地照搬复述了,闹出大笑话。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得不偿失,反而会使阅卷老师对考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作文的分数一落千丈。那么,我们如何把老题目写出自己的新意来呢? 比如,面对“我发现⋯⋯”这样的作文题,如果归纳一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发现有什么”,相当于“我遇到了某件事”,“我经历了某件事”,“我学会了某件事”,主要是写一件事的过程。 回想一下, 小学里你曾经“发现”过什么呢?任意翻开一本小学作文选,我们不难找到类似于这样的一些题目:“我发现骑自行车不难”,“我发现了蚂蚁的窝”,“我发现书本上的错误”,“我发现了电脑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