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应落到实处小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 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近年来 ,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 各种新情况、 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 , 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 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 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 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所以, 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 然而安全工作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任何都没有了意义。 孩子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教育除了要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安全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到学校来,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和学会做人的道理,更要学会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本领。学生不能只顾学知识,却忘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如果学生的生命都不保,学知识还有什么用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要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养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因此,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全民关注的大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呢? 学校安全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安全预防深度,倡导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达到排除安全隐患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应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抓好安全教育 , 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即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如要把《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 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 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 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