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绪论1.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了解 :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熟悉 :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的轴、面。解剖学学习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掌握 : 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和方位术语。2. 学时分配 : 理论课 :1 学时。3. 教学重点 : 解剖学定义、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4. 教学难点 :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5. 教学内容 : (1) 解剖学的定义。(2) 解剖学的范围和分科。(3) 解剖学的发展史。(4) 解剖学中人体的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5) 学习解剖学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一章骨学1.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了解 : 骨的生长发育和骨的可塑性, 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 , 眼眶的组成 ; 翼腭窝位置、组成。熟悉 :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 骨性鼻腔的构成 , 颅侧面观、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 上、下肢骨的组成及主要骨的形态结构。掌握 : 骨的分类、构造 , 躯干骨的组成和胸骨角 ; 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分椎骨的特点颅骨的组成和分部; 各分离颅骨的名称、位置; 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全身骨的重要骨性标志。2. 学时分配 : 理论课 :1 学时 ; 实验课 :10 学时。3. 教学重点 : 骨的分类 ; 椎骨的一般形态 ; 胸骨的分部及重要标志 ; 颅骨的组成、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的整体观; 上、下肢带骨 , 自由上、下肢骨的位置及形态。4. 教学难点 :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 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 ; 颅的整体观。5. 教学内容 : (1) 总论骨的一般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 骨的生长和发育、骨的表面形态及骨的可塑性。(2) 中轴骨a. 躯干骨 : 躯干骨的构成及其功能 ;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 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 胸骨的形态结构和分部 , 胸骨角的概念及其意义。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 第 1 和第 11、12 肋的形态特征 , 真肋、假肋、浮肋和肋沟等的概念。b. 颅: 颅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 脑颅和面颅诸骨的各称和位置, 它们的分部。颅的整体观 : 颅的顶面观和顶结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定义; 颅盖的内面观和上矢状窦沟、颗粒小凹的概念; 颅底的内面观的形态结构和与神经、血管有关的孔和裂 ; 结合内面观了解颅底的外面观; 颅侧面观 , 翼点的概念及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构成 ; 颅的前面观 , 眶和鼻腔的构成及骨性鼻腔与鼻旁窦的关系。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