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 50 题) 1. 地震是地球的()运动的结果。 A. 外部 B. 地壳 C. 地幔 D. 内部 2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次左右。 A、10000 B、5000 C、1000 D.20000 3. 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A. 毒气污染 B. 交通瘫痪 C. 停电、断水 D. 火灾 4. 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 A. 乡镇 B. 森林 C. 城市 D. 偏僻的农村 5. 地震三要素为() 。 A. 地点、震级、烈度 B. 时间、地点、震级 C. 地点、震级、深度 D. 时间、烈度、距离 6. 我国处于 ( ) 两大地震带之间, 地震活动频率高、 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A.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B.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 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D. 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7. 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范围很广。 A. 10 B.20 C.30 D.40 8..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 )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此类地震。 A 浅源地震 B 中源地震 C 深源地震 D. 次深源地震 9. 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 洪水 B. 雪灾 C. 地震 D. 旱灾 10. 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 。 A、统一发布制度 B、分级管理制度 C、限制发布制度 D、临时发布制度 11. 世界上第一个预报成功、 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是()。 A、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 年四川松藩一平武地震 C、1976 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66 年邢台地震 12. 大地震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如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动物反常情况,我们应该选择 ()。 A. 发布地震预报 B. 报告有关部门 C. 与朋友议论 D. 闭口不谈 13.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 ) 。 A. 中国地震局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地震预报专家 D. 省地震局 14. 下列哪些可以判定为地震谣言()。 A. 三要素十分“精确”的地震预测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B. 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跨国地震预报。 C. 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预言“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的传言。 D. 以上都是 15. 根据《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重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