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校:石家庄二中南校区教师:孙小兵学科: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3 章第 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第2 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两大部分。是学生认识细胞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各种细胞器,知道细胞器的名称,并能说出其结构和功能,是第二课时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内容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认识不全,也没有接触过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对不同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也不了解。三、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要求较高,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设计。本课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但内容相对平淡,结构较多,功能又是相对生疏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本课一共需讲述8 种细胞器,直接介绍结构和功能,课程会比较散,没有条理,学生也不容易掌握。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主要通过建构细胞模型让学生认识细胞器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又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以蚁群分工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介绍观察细胞器的工具和方法,并以教师演示视频为示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看书思考,通过问题挑战一了解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填表和贴纸,达到掌握细胞器结构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动手能力。接下来建构细胞模型,在分组建构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和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进行分工合作,逐步掌握部分细胞器的功能,再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连连看,从而完成让学生掌握细胞器功能的教学目标。最后,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的概念,树立细胞的立体结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四、教学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