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全市冬修会典型发言[1][1]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强势推进全县水利建设事业快速稳健发展 XX 县区人民政府 2007 年 1 月 6 日 我县是大石山区县,全县幅员面积 4095 平方公里,辖 19个乡(镇)248 个行政村,总人口 63 万人,人均耕地面积 0.77亩,其中人均水田面积仅为 0.22 亩。 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的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城 XX 县区防洪体系初具规模,农田灌溉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是,由于我县自然条件恶劣、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库区移民多,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全县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损坏严重,尤其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工程管理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造成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滞后,全县灌溉面积逐年下降,大量的农田因缺水而被迫田改地。群众对修复灌溉工程、恢复和提高灌溉效益的愿望极为迫切。近几年来,我们倍加努力,克难攻坚,积极开展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加 1 大投入力度,全县水利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水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今冬明春水利建设中,我县以澄江灌区体制改革及工程节水改造工作为重点,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推动面上冬春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为止,全县已完成水库除险加固 2 座,完成投资 56.19 万元;完成渠道防渗45 公里,渠道清淤 30 公里,完成投资 272.52 万元,新增灌溉面积 820 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7668 亩;完成提灌工程 8 处,完成投资 113.6 万元;完成水毁水利修复 2 处,完成投资 40 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工程 1 处,完成投资 85 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 2630 人;完成河道疏浚 1.2 公里,完成投资 30.25 万元;发动群众组建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 37 个。全县累计投入 9.68万个工日,累计完成投资 597.56 万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机构,强化领导 我县在成立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澄江灌区水利体制改革及节水工程改造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今冬明春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国土、监察、调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