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为农民服务的农村新金融 关于农村金融为农服务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农民不再满足于“年吃年用”的现状,他们更希望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多种经营,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融资体系与农村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愈显突出,虽然近几年农村金融改革尽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资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量还没有充分释放,还需要各级政府与金融部门做大量的工作和努力。就日前我对我县一些农村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 1.农民非常需要金融机构能够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调查显示,78%的农户知道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多少和如何办理银行贷款手续,25%的农民一个月至少与银行、信用社接触一次,29%的农民一个季度至少接触一次,33%的农民一年至少接触一次,只有 13%的农民一年内不与银行接触。有 85%的农民选择将钱存入银行、信用社或邮局;而对买保险、买债券、买股票、基金、信托、外汇等新兴金融服务项目(相对于传统贷款、存储、资金汇兑而言)则基本拒绝。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2.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纷纷退出农村市场,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萎缩。农业受自然规律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是一项周期长、1 风险高、回报慢的产业,而商业银行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本质决定了商业银行从农村全线淡出。据相关资料显示,除邮政储蓄外,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数 2005 年较 2001 年减少了 21.6%。有些金融机构农民几乎很难接触到,农村信用社发挥了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调查显示,66%的农民在有金融需求时选择农村信用社;选择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占 14%;选择邮政储蓄的占 11%;而与农业发展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接触则几乎为零。 3.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重要业务是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尽管农村信用社放宽贷款条件,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但由于贷款授信额度(最高为 8000 元)的限制,使现有的农户授信额度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很多农民无法实现大额贷款和短期周转性贷款。不过在调查中我也得知农信社已开展了农户联保...